在HTTP协议的初始版本中,每个HTTP通信都与tcp连接断开。
就当年的通信情况来看,由于文字传输容量小,即使这样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但是随着HTTP的普及,文档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。
例如,当使用浏览器浏览包含多个图像的HTML页面时,将在发送访问HTML页面资源的请求时请求HTML页面中包含的其他资源。
因此,每个请求都会导致不必要的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,从而增加通信开销。
所谓短连接,及连接只保持在数据传输过程,请求发起,连接建立,数据返回,连接关闭。
它适用于一些实时数据请求,配合轮询来进行新旧数据的更替。
为解决上述 TCP 连接的问题, HTTP/1.1 和一部分的 HTTP/1.0
想出了持久连接(HTTP Persistent
Connections, 也称为 HTTP
keep-alive 或 HTTP
connection reuse) 的方法。
长连接的特点是只要两端不显式地提出断开连接,就保持tcp连接状态。
长连接的优点是减少了tcp连接的重复建立和断开所带来的额外开销,减少了服务器端的负载。
另外,在减少开销上花费的时间可以使http请求和响应提前结束,从而提高网页的显示速度。
在http/1.1中,默认情况下所有连接都是持久的,但在http/1.0中它们不是标准化的。
虽然有些服务器通过非标准方式实现持久连接,但服务器端可能无法支持持久连接。
毫无疑问,除了服务器端,客户端还需要支持长连接。
当需要建立 HTTP 长连接时,HTTP
请求头将包含如下内容:
Connection: Keep-Alive
如果服务端同意建立长连接,HTTP
响应头也将包含如下内容:
Connection: Keep-Alive
当需要关闭连接时,HTTP
头中会包含如下内容:
Connection: Close
长连接使大多数请求都可以进行管道传输。
在发送请求之前,必须等待并接收响应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。
管线化技术出现后,可以直接发送下一个请求,而无需等待响应。
这样就能够做到同时并行发送多个请求,
而不需要一个接一个地等待响应了。
比如, 当请求一个包含 10 张图片的
HTML Web 页面, 与挨个连接相比, 用持久连接可以让请求更快结束。
而管线化技术则比长连接还要快。
请求数越多, 时间差就越明显。